缺鐵性貧血如何食補
貧血是指血液中紅細胞數量和(或)血紅蛋白數值低于正常水平,在我國女性人群中發(fā)生率較高。正常紅細胞的壽命為120天,每天都要補充一定量新的紅細胞,以代替衰老紅細胞。因此任何與紅細胞生成有關的營養(yǎng)素缺乏均可能導致貧血,這些營養(yǎng)素包括鐵、蛋白質、銅、維生素C和B12以及葉酸等,其中最容易缺乏的是鐵、葉酸和維生素B12。避免貧血的有效方法則是適量增加飲食中此類營養(yǎng)素的攝入和減少其丟失。
缺鐵是引起貧血最常見的原因,鐵需要量增加或吸收減少、血液丟失等都是導致缺鐵的原因,青少年、孕婦和乳母的鐵需要量增加,女性因月經量過多導致鐵丟失,盲目節(jié)食減肥導致鐵攝入量減少均是引起女性缺鐵性貧血發(fā)生的常見原因。
飲食治療原則如下:
1. 保證足量富含鐵元素的動物性食品
紅色瘦肉類,如牛、羊、豬肉,肝、動物血、木耳、枸杞、大棗、菠菜、芝麻醬等食物中都含有豐富的鐵元素,但是,單純的鐵含量高并不代表鐵吸收好。食品鐵有2種來源,即肉類中血紅蛋白鐵和蔬菜中離子鐵。肉類、魚類、家禽中40%的鐵元素能被吸收;蛋類、谷類、硬果類、豆類和其他蔬菜中的鐵只有不到10%能被人體吸收,菠菜雖然含鐵量相對于其他蔬菜較高,但由于含有鞣酸等鐵螯合劑,鐵吸收量反而較低,故補鐵應以富含血紅蛋白鐵的肉類、雞肉、魚類等動物性食品為主。
值得注意的是,孕婦缺鐵性貧血發(fā)病率并未隨著生活水平的提高而顯著下降,潛在的原因是很多準媽媽過量進食水果而影響了其他食物如主食、肉類、蔬菜等的攝入,從而導致了飲食結構的不均衡。過量的水果導致糖分攝入過高,體重增長較快,而動物性食品攝入不足導致蛋白質和鐵缺乏,容易引起缺鐵性貧血,影響了胎兒器官發(fā)育。因此準媽媽們要記住紅肉類食品是補充鐵元素最好的來源,如豬牛羊肉,而不是大棗和紅糖水,如果血色素低于100g/L時,最好每周吃一到兩次動物肝制品,比如雞肝、豬肝等,因為動物肝中鐵元素含量更為豐富也比較容易吸收。用于缺鐵性貧血的食療方有醬豬肝、鹽水鴨肝、番茄燉牛肉、豆腐豬血湯,老母雞紅棗湯、溜肝尖黃瓜木耳、木須肉、西紅柿炒雞蛋、燴紅白豆腐、火爆腰花等,可根據個人愛好選擇食用。
2. 增加維生素C攝入
維生素C能促進蔬菜中非血紅蛋白鐵的吸收。若進餐時同時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檸檬汁、橘汁和富含鐵蔬菜,就能使人體對蔬菜鐵吸收率增加2~3倍。
3. 限制咖啡和鞣酸
含鞣酸高的食品、咖啡和茶葉中咖啡因,均能減少食品中鐵吸收,故在進餐時,應避免飲用這些飲料。
4. 其他
應避免鈣劑、鋅制劑、抗酸劑與鐵制劑同時服用。因為抗酸劑、鈣劑、鋅制劑都能影響鐵的吸收。此外,食品中的磷、肌醇六磷酸、草酸也能影響鐵的吸收。富含磷的食品有杏仁、全谷、乳酪、可可、魚類、腦髓、肝腎、奶類、花生等。富含肌醇六磷酸的食品有麥胚芽、麥麩、杏仁、花生、核桃、黃豆等。富含草酸的食品有咖啡、茶葉、可可、綠豆、菠菜等。
需要提醒一下的是,有些患者由于原發(fā)疾病導致出血,諸如消化系統(tǒng)疾病導致患者長期便血或子宮肌瘤等婦科疾病導致月經量較多所引起的缺鐵性貧血,一定要首先治療原發(fā)病,再慢慢進行飲食調養(yǎng),才能徹底根治貧血。除了自身的生理特點以外,女性在飲食方面存在的一些認識誤區(qū)和行為習慣,如偏食、挑食及長期素食、過度減肥等,也是導致缺鐵性貧血的重要原因,應先糾正不良的飲食習慣。